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

龍眼樹排

















南埔翁瑞霖屋前、彭紹瑩屋後路邊有一排龍眼樹,樹齡約四、五十年,
屋主彭紹瑩稱:「早期這裡是竹圍,竹圍裡長了一些龍眼樹,這些龍眼
樹是民眾吃龍眼丟棄的種子自然長成,後來把竹圍廢棄時,刻意保留龍
眼樹作為防風、遮陰用,是無心插柳柳成陰形成的行道樹。
龍眼為無患子科,別名牛眼〈客家人的稱呼〉、桂圓,常綠喬木,樹高
可達十餘公尺,偶數羽狀複葉,每年三、四月開花〈圓錐花序〉,七、
八月結果實。龍眼的果實有乳白色可食用的假種皮。它乳白色的假種皮
,配上暗褐色的種子,很像「牛」的「眼睛」客家人故稱牛眼。客家有
句諺語「六月的牛眼─白核」,「白核」是雙關語,「白核」是指龍眼
果實白白的還沒成熟,客家語音「白核」是只白吃的意思。
龍眼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,我國栽培龍眼樹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主要
在南方諸省,龍眼是我國歷史上推崇的四大名果之一〈四大名果:龍眼
、枇杷、荔枝、柚子〉,果肉可補脾養血,益精安神素稱益壽聖品。台
灣龍眼的主要產區,分佈於台灣西部山區一帶,其中以南投縣中寮鄉所
生產之龍眼最為有名。
南埔這一排龍眼樹是種子長成,未經過接枝,因此果實很小,果肉很薄
,不適合採果,僅當行道樹使用。有一首客家山歌唱說:「行路愛行大
路心,兩邊大樹好遮陰,戀妹愛戀人家女,錢銀使忒也甘心。」走在龍
眼樹排下確實可以體會大樹遮陰的心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