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

文史調查─『魚笱』捕魚器具


客語拼音:海陸Ng ho。

筌也叫魚笱,是由竹篾製成,首先由篾匠把竹篾剖成約4公釐見方的竹枝,再由竹藝師父或
會做魚笱的人編製魚笱,此為傳統手工藝,專業性很高,不是人人都會做,手藝好的人約二
天可以作一個(支),大小由製作者決定。

魚笱一般高約1 公尺多,寬約30至50公分,成圓葫蘆狀,內部、頸部另加裝一套竹刺,以防
魚逃出,前緣向外展開,以便魚兒進入,腰部較寬可多裝些魚,尾端編成一個小圓口,便於封
口,打開時,方便把魚倒出來。

魚笱是早期民眾用來抓小魚 溪蝦用的器具。把竹子鋸成長50公分,再劈開削成0.2公分細竹籤
,用0.2藤皮平行綁緊,作成鐘形,收編由0.3公分竹篾編成,內層為漏斗形,魚蝦只能進不能
出。抓魚蝦時,利用河水較少時,在行水河道上選一段,用石頭和泥土築小土堤阻隔,形成一個
水池,上下各留一個缺口,將魚筌固定在缺口處,讓河水流過魚筌,池裡的魚蝦往上、往下游,
都會游進魚筌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